据央视报道,越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19日决定,解除越南前总理阮春福、前国家主席武文赏、前国会主席王庭惠、前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黎明慨在越共党内的一切职务。
他们四人中,前三位曾是越南最高权力“四驾马车”中的关键人物。越共这一最新决定既标志着党员处分工作程序得到落实,又充分表明其“反腐无禁区”的坚定决心和“辞职不等于免责”的反腐原则。
越共对于政治革新、重塑治理体系为何有如此决心?在明年初越共十四大即将召开的背景下,越南政局又有哪些看点?
为何“下马”
此次被解除党内一切职务的四位前领导人,曾经在越南政治体系中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先说阮春福。
他1954年7月出生于越南中部广南省,在2016—2021年期间担任政府总理,后于2021—2023年出任国家主席。在其总理任期内,越南经济取得一定发展,应对新冠疫情也赢得国内外好评。
然而,2023年1月,由于包括两名政府副总理和三名部长在内的多名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且造成严重后果,阮春福承担领导责任。他向越共中央递交辞职申请书,请求退休。
舆论普遍认为,阮春福被“拉下马”主要在于,其主导的防疫体系成为腐败温床,在多个环节出现问题。
阮春福是越南革新开放以来第一位引咎辞职的主要领导人。当时,越共中央关于领导干部要为下属犯的错误“担责辞职”的具体规定尚未得到完善。有评论称,他虽引咎辞职,但得到很高的“辞职礼遇”。
原以为事情就这样慢慢平息了。可在2024年12月,阮春福又遭警告处分。此次直接被解除党内职务,可见越南对于这类问题追查到底的决心。
再看武文赏。
他曾是越南史上最年轻的“70后”国家主席,2023年接的就是阮春福的班。
年纪轻轻就走上如此高位,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前途无量。然而只过了一年,他就成为越南两年内辞职的第二位国家主席,新星的陨落令人唏嘘。
越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和职能机构2024年报告称,武文赏违反了“党员严禁”规定和“干部党员模范责任”规定。官方通报并未明确交代武文赏违规细节,但一系列迹象显示,他的辞职或与福山集团贪腐案有关。武文赏辞职当月,他的两位老部下均因涉及该案被警方带走。
王庭惠的情况也类似。
他出生于1957年,经济专家出身。2001年进入越南政坛以来先后担任过越共中央经济部长、越南政府副总理、越南国会主席等职务。
但去年4月,越通社通报,王庭惠违反越南共产党党员行为禁令,身为越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未能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因此他主动辞职,请求退休。有评论指出,王庭惠在助手涉顺安集团行贿案被捕四天后辞去国会主席,最终获党内警告处分。
至于61岁的黎明慨,越通社曾称,与黎明慨一同递交辞呈的几位高官违反党员行为禁令。具体细节仍待披露。
“熔炉”更旺?
从2016年阮富仲发起“烈焰熔炉”运动开始,越共就明确将反腐定位为“生死存亡之战”。此次被解除党内一切职务的四人中,均触及公众对“权力监督”的核心关切,也是越南反腐运动进入“深水区”的写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越南问题专家潘金娥表示,越共此举是一个正常决定,无需过度解读。可以从两方面看。
其一,越共先前只是同意了阮春福等几人的辞职申请,未进行处分。此次则走完了党员处分工作程序。
之所以先前未处分,因为阮富仲在世时曾承诺对主动辞职的干部给予从轻处罚或不处罚。但之后,越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加强党内纪律监督的决议,使上述官员不再享受原有的岗位退休领导待遇。
其二,越共的决定也表明苏林接任阮富仲担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后,政治治理和反腐工作有序推进,“反腐无例外、无禁区”的基本路线不变。例如越南方面当前正在完善检查、监督等各项法律制度,一切都是为了适应“越南民族崛起新纪元”的发展定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副教授冯超表示,这一事件表明阮富仲时代包括“熔炉”反腐运动等在内的三大政治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越共对曾经的“正国级”做出解除党内一切职务的决定体现反腐行动的震慑力。
冯超表示,苏林强调实施政治局四大决议,关注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国际、立法执法、私营经济等领域。因此,常态化反腐可视作越南顶层设计中的大动作,与经济建设、提高发展质量等迫切任务是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这也表明苏林作为一名有抱负的领导人,希望加大力度聚焦深层的体制机制问题。
敲山震虎
越南的反腐运动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当时,腐败现象被列为越南“四大危机”之一。
2011年阮富仲出任越共中央总书记以来,积极进行反腐运动,并常常将其比作“燃烧的熔炉”。
在他的表态中,从退休的“干柴”,到在位的“湿柴”,反腐无禁区、无例外、不庇护,“熔炉烧旺了,湿柴火扔进去也得燃烧。”
反腐取得了一系列实效。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共有264名领导和副职因失职、纵容腐败行为受到纪律处分,73人因不负责任导致腐败行为被刑事起诉。
根据透明国际的数据,越南的腐败感知指数从2009年的26分(满分为100分)上升到2024年的40分,排行上升至88名。
越南为何下定决心反腐?
冯超认为,首先,越南过去确实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处理腐败问题也有固定思维,导致隐形腐败尾大不掉。越南新一届领导人希望通过强调“党内无特殊”,敲山震虎,打破 “高层豁免”的潜规则,改善党和国家形象,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其次,越南近十年年均6%以上的经济增速,依赖于外资引入和市场化改革,但腐败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隐形天花板”。一些土地开发案中,违规审批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更引发民众抗议,影响投资环境。
震动越南的“张美兰案”就是一例。这是越南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诈骗案,也是“熔炉”行动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章。越南已为此案付出沉重代价——部分企业直言“张美兰案吓退资本”。
冯超认为,此次越共对前领导人的处理,实际上是向国内外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具有缓解社会矛盾、塑造良好国际营商环境的双重好处。
潘金娥认为,苏林在反腐领域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阮富仲时代没有大的变化,方向也很明确,就是要凝聚国内国外力量,服务于民族崛起目标。
在潘金娥看来,在明年召开越共十四大的背景下,越共会形成一个基本的人事布局框架。新老交替、精简机构、任用具有专业主义和职业精神的官员,应该是可以预见的方向。
关注“瘦身”
谈及接下来的越南政局,两位学者提出一些观察点。
潘金娥认为,越南政局目前保持稳定,第一,改革方向、社会发展方向不会改变。第二,权力基本平衡的格局未变,“四驾马车”体系也仍在维持。
但越南国会批准省级行政单位合并决议后,机构会得到精简,更多年轻、专业的干部可能得到提拔和重用,以适应越南对科技、绿色、新能源等领域发展的需求,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更高。
冯超指出,越南政局的变化将包括:精简越共、越南政府、国会和社会政治团体组织机构以高效运作。尤其是省市合并的“瘦身计划”值得关注。
冯超说,越南领导层希望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并拉近党意和民心的距离。越共中央和国家机关进行部门精简后,对党员干部会有高标准、严要求,使其适应越南开启“民族崛起新时代”的需要。
(编辑邮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