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昨天看到相关统计部门发给媒体的通稿,今年国庆档电影票房18.35亿元,观影人次5007万。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大,但通稿没有给出与去年国庆档电影票房的同比数字。然而它给出了截至10月8日总票房同比增长18.98%的数据,而且给出了比2024年全年总票房多12.87亿元的数据。
这些数字无疑都是真实的,但老胡调出去年的报道一看,今年国庆长假的票房与去年同比是负数,上述报道在真实呈现票房数字的同时,显然有意规避了国庆档票房的同比负增长,同时用全年票房正增长的数据取而代之。老胡个人觉得,这样通报国庆档票房的做法不好。既然通报数字,要让大家一目了然,同比无论升降都应当列出,否则选择性地报道上升数字,规避下降数字,这与实事求是有距离。
图源:央视新闻
中国今年的电影总票房挺好的,《哪吒2》创了个大纪录,非常鼓舞人心。但是之后,除了《南京照相馆》等,既叫好又叫座的片子不够多,加上短剧繁荣,对大屏幕形成一定冲击,后来的票房出现一段下滑,这种情况非常正常,公众完全能够理解,有关问题相信电影界也在加紧研究。中国的影视业目前面临一些挑战,但之前各种挑战从来就没有断过,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我们往前走,绝不缺乏后劲。
为什么国庆档票房同比掉了一些,这个对于报道来说挺重要的信息需要回避呢?我觉得纯粹是负责通稿、发通稿的人想多了。
今年的国庆长假过得丰富多彩,各地游人爆满,出行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总数都是上升的。中国经济也很强劲,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提供了关键动力和支撑。中国经济朝着价值链上端升级在不知不觉中推进。最近几年新兴起的重要产业,中国没有一个是落伍者,我们在电动车、新能源、无人机、机器人等诸多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虽然房地产下滑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但是中国大供应链上亮点迭出,全球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这样的形势全社会看得见并有充分理解。
看看九三大阅兵多么振奋人心,在全世界引发的反响多么强烈,再看看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自发观礼升国旗举世无双的超级阵仗。再回顾一下年初从DeepSeek开始的高科技涌动,以及股市超越去年短暂峰值的上扬,我认为今年无疑是中国社会综合信心最为高涨的年份之一。
我们的社会中当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嵌在上述大背景之中的。我觉得,中国大部分人,包括大部分网民能够拎得清每个具体问题在国家整体前进中所处的位置。
作为一名老媒体人,老胡认为,对一件事发通稿,还是应当把相关信息的重点要素全都摆出来,不要选择性地只呈现一个事件的积极面,尤其不能把一个消极面突出的信息当成积极的信息进行包装。社会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包装,社会更加欢迎实事求是,而且即使有的信息是消极负面的,社会也有非常充裕的承受力接受它们,以总体上正确的态度认知它们。
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最值得珍惜,它是我们社会运转最基础的原则之一,需要在治理的各个细节中予以坚守。如果允许针对客观求实打折扣,你搞一点,我搞一点,那么慢慢地,实事求是的标准就会后退,作为结果,会削弱真正好消息的可信度,那样的情况决不应当发生。
老胡作为老媒体人提出这个问题,希望我的这份参与能够带来积极的触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