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5日电 盛夏时节,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广袤的田野里,大部分玉米处于灌浆期,是籽粒形成和增重的关键时期。然而,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给秋粮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
张家恺 摄
连日来,襄垣县农业农村局联动农业托管公司积极行动,借助现代化灌溉设施和科学管理手段,打响了一场抗旱保秋的攻坚战。
在山西周犁精耕农业托管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的应用让人眼前一亮。负责人赵俊兵正熟练地打开手机App,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在App上,可以精准控制阀门开度和灌溉时长,随时随地开启关闭,实现分区精准灌溉”。
智能灌溉让传统“守田浇水、肩挑手提”的耕作模式逐渐成为历史。它不仅将人工成本压缩至“一人操作”,还通过精准控制水肥用量,使灌溉均匀度显著提升,玉米长势比往年更加整齐茁壮。
张家恺 摄
在侯堡镇东周村的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精准操控下有条不紊地开展飞防作业。装药、起飞、喷洒……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一架满载着高效药剂的无人机腾空而起,为玉米披上“科技防护衣”。
“通过植保无人机‘一喷多促’作业,能够增强玉米防虫、防害、抗旱能力,确保玉米籽粒增重的顺利进行。机器效率相当高,是传统人工的数十倍,一次能浇30-60亩。”技术员陈杰告诉记者。
在王桥镇东山底村的玉米地里,密布田间的滴灌管道如同“毛细血管”,将宝贵的水分和养分直接、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
“这套系统可帮了大忙。”负责人韩勇指着地里的设备感慨,“10天就能完成一轮高效灌溉,并能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需肥特点,实现‘按需供给’,有效避免了浪费,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
智能技术的顺利落地,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精准服务。面对严峻旱情,襄垣县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5支抗旱指导服务队分赴各镇开展服务。
张家恺 摄
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用水、合理施肥,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截至目前,各镇灌溉面积达5万余亩,一喷多促作业10万余亩,为48个种植专业合作社、5790户农户提供“一对一”技术服务。
“我们采取‘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策略,确保每一块地都能浇上水。”襄垣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君辉表示,“接下来将密切关注天气及旱情动态,动态优化抗旱策略,强化精准指导与服务保障,坚决筑牢秋粮‘生命线’,力保粮食稳产保收。”
从指尖操控的精准灌溉到翱翔田间的科技飞防,从深入一线的农技指导到科学统筹的抗旱策略,科技赋能的“智慧夏管”正汇聚成强大力量,有效抵御着旱情的侵袭,在广袤田野上稳稳绘就秋粮丰收的希望图景。(完)(王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