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先马的产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机箱或者电源,毕竟机箱是先马的“老本行”了,而电源则是先马近两年一直在着力打造和推广的,以高性价比而获得市场认可。至于散热器,大家可能会对先马的XW360系列水冷比较熟悉,风冷就几乎很少听过了。不过啊,先马并没有忘记用户对于风冷的需求,这次就带着风洞A60/A40两款风冷来和大家见面,两款产品均旨在为用户提供足够优秀的散热体验,想在如今激烈的风冷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那么这两款产品的实际性能表现如何呢?这篇评测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外观设计:金属顶盖,拉丝质感
既然想在如今风冷市场里“杀出血路”,那么产品设置就不得不周到一些了,两款风冷均有标准版和黑化版两个款式,以尾缀“E”来进行区分。产品外包装走实用主义路线,使用原色牛皮纸作为外壳,包装正面有产品特写和型号名,并以一道蓝色斜带来增强设计感,背面就是风冷的详细信息。
打开包装拿出本体后,可以看到无论是风洞A60(E)还是风洞A40(E),都是常规的双塔/单塔风冷的外形设计,毕竟风冷行业已经相当成熟,一些设计已经被验证为优解,所以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出发,确实没有太多必要去“标新立异”。不过先马还是给风洞A60(E)/A40(E)上了质感,散热塔顶均配有顶盖,顶盖分成两层设计:最上方是金属面板,面板上运用拉丝处理,边缘处则做了一圈亮面,右下角还有一个小小的“SAMA”标识,相当有高级感。而下层则是塑料材质,表面也为光面设计,两种材料放在一起,使顶盖的层次感更为丰富,同时又不过分杂乱,凸显出产品本身的工业美感。
同样注重质感的还有先马对于鳍片的处理,风洞A60/A40的鳍片均做了折Fin加扣Fin的处理,可以让鳍片更加稳固和美观,避免在安装和运输过程中导致的鳍片变形,双塔的风洞A60在前后两侧做了内存避让处理,以便兼容更高高度的内存马甲。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前后鳍片阵列做了波浪状的处理,这样的形状可以有效减少风切的噪音,搭配6条/4条6mm高性能热管后还能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
风洞A60的散热底座采用了精雕微凸铜底,并且有镀镍处理,杜绝氧化的同时增大与CPU的接触面积;铜底与热管之间使用焊接工艺,稳固且导热效果更好。而风洞A40则使用热管直触底座,优化后的热管排布更适合单塔塔体发挥出全部的散热性能。
风洞A60/A40配备的风扇是先马全新设计12025风扇,风扇采用纯黑设计,配备服务器级的铜轴钢芯,扇叶数量为9片,最外层有一圈环形连叶结构,增强扇叶稳定性的同时能带来更优秀的静音效果。扇框四周同样使用磨砂+亮面的设计,两条亮面条纹贯穿整个扇框,左右两侧刻有安装方向的箭头。风扇轴芯处出厂默认是看得见轴承的,不过先马在配件里提供了CD金属纹装饰的挡片,喜好质感的用户可以粘上挡片,进一步提升风扇的外观质感。
性能方面,风洞A60/A40的风扇采用了液压轴承+磁稳结构,转速范围为800-2200 RPM±10%,理论上可提供2.7mmH2O的最大风压和78CFM的最大风量,这样的参数放在目前的风冷市场里是相当不错的。
A60(E)的配件
A40(E)的配件
配件方面,风洞A60/A40都配备了Intel/AMD平台的兼容扣具,兼容Intel LGA 1700/1851/1150x/1200和AMD AM4/AM5平台。两个平台的增高螺柱和固定螺丝是通用的,Intel平台提供金属背板,具备更好的强度和抗变形性。同时先马也表示,后续会逐渐统一风冷和水冷的扣具体系,使两种产品间实现相互兼容,给予用户更加便利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风洞A60配件盒里的导热硅脂是先马专门为高端平台而研发的,拥有比市面上的一般导热硅脂更加优秀的导热效果,用户到手的话无需再额外购买硅脂,直接用这款硅脂就可以了。
上机体验:简单好装,低调耐看
风洞A60/A40的安装方法其实和很多同价位的风冷是差不多的,以LGA 1700平台为例,利用增高螺柱将金属背板固定在主板上后,再用固定螺丝把支架片固定在螺柱上,支架片上有标示朝向的箭头,箭头指向CPU即为正确方向。最后把散热器塔体安装到支架上,装回风扇(风洞A60装回中部风扇,风洞A40甚至可以不拆卸风扇)即可。AMD平台则需要先卸下主板原装的固定支架,安装散热器配套的支架后再安装塔体。需要提醒的是,风洞A60/A40的Intel平台扣具是通用的,但AMD平台的固定支架并不通用,这是因为散热器塔体自带的安装底座方向不一样所导致的,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下。
上机后可以看到,散热器的整体颜值相当不错,金属拉丝处理的上盖提升了整个散热器的质感,放在纯黑配色机箱中十分好看,特别适合希望装纯黑无光主机的用户选择。
性能实测:散热实力不俗,噪音控制优秀散热性能测试
这次我们依然准备了两套散热测试平台,一套是“老伙计”酷睿i9-12900K+微星 MAG B760M MORTAR,CPU满载功耗锁定在210W;而另一套则是Ryzen 9 9950X3D+微星 MAG B850M MORTAR WIFI,CPU满载功耗锁定在200W,并且在PBO功能中手动拉满其余各项参数和开启AVX 512,用来给正在或希望使用AMD平台的小伙伴提供更多的参考。
由于风洞A60/A40主打的是性能型风冷,所以我们也选择了几款市面上相同定位的热门或者大厂散热器来进行比较。风洞A60的“对手”有我们之前评测过的酷凛霜格620、九州风神大霜塔 V5 性能版,以及拥有14cm塔体的利民 PA 140,看看风洞A60能不能“越级”来挑战一下比自己规格高的散热器。而风洞A40的对手则有同样是4热管的九州风神AK400,以及多一条热管的利民 AK120 SE。
先来看看Intel平台的“战况”吧,从双塔的风洞A60开始看起。测试时室温为21.5℃,测试方法为15分钟的AIDA 64 StressFPU烤机,记录下的CPU的温升∆T(CPU温度-室温)情况。
不得不说,先马风洞A60的表现完全对得起性能型风冷的产品定位。在表现更优的竖置状态下,先马A60的温升幅度为55.3℃,与霜格620打平,领先大霜塔V5 性能版2.9℃。更令人惊喜的是,它同样打赢了利民 PA140,领先幅度达到了1.7℃,可以说是领先了一个档位。而如果将这个成绩转换为超能指数的话,先马风洞A60的得分为73.7分,已经可以比肩一些高端的风冷散热器,完全可以应付中高端平台的散热需求。
再来看看风洞A40的表现能否和A60一样“惊艳”。
风洞A40的表现也相当不错,竖置状态下稍微领先同样是4热管直触的九州风神AK400,而对比5热管的AK120 SE,风洞A40落后的幅度也不是很明显,仅落后0.7℃,在少一条热管的情况下能做到相差不到1℃,足以证明风洞A40散热性能水平。另外,平放和竖置两个状态下的风洞A40温升差距还是有一些的,看来热管结构还是更适合竖置状态使用。
既然Intel平台表现不错,那更加“众生平等”的AM5平台,风洞A60/A40又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呢?
双塔散热器这边果然是“众生平等”,四个散热器最大的差距不过0.4℃,先马风洞A60位居第二,比利民 PA140落后0.2℃,领先霜格620和九州风神大霜塔V5 性能版0.2℃。考虑到这样的差距放到日常使用里几乎感知不出来,所以姑且可以认为在AMD平台上,四款散热器的散热表现是同一水平线的。
相比起风洞A60的不相上下,A40倒是在AM5平台上表现出众,不仅领先了同为4热管的九州风神AK400 1.1℃,而且还力压多了一条热管的利民AK120 SE,成为三款散热器中表现最好的产品,看来其优化的热管排布在AMD平台上有更出色的表现。
另外,为了探究先马风洞A60的解热极限,我们额外准备了一套i9-14900K+ROG STRIX Z790-A 吹雪的高功耗平台,主板默认解除全部功耗限制,并把温度墙定在100℃。看看进行15分钟的Stress FPU之后,CPU的平均封装功耗是多少。测试时室温为23.6℃。
经过测试,先马风洞A60的最大解热功耗超过了300W,达到了303W,这个表现已经能追上旗舰级双塔风冷了。综合来看,先马风洞A60/A40在散热性能上确实做到了目前市场上靠前的水准。风洞A60表现全能,Intel和AM5的中高端平台都能够应付自如,而风洞A40在AM5平台上的表现会更加优秀一些,更适合那些正在使用或者想换AM5平台的小伙伴来选择。
风扇测试
在该项测试中,数据来源于超能网自制的风量风压测试装置,测试装置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及ISO标准制备,且通过了CMA相关认证。装置通过管道试验风室多喷嘴/孔板来测量风扇的风量及风压,并测量搭配不同系统阻抗(普通冷排、普通塔式散热器、模拟机箱)下的风量,通过转速测试仪来监测风扇的即时转速。
我们的二代风洞机
风洞A60/A40配备的风扇在最高转速上实测表现和参数基本一致,实测转速2224RPM,最大风压和风量则略低于标称值,分别为2.32mmH2O和74.9CFM,整体表现还算不错,上面的散热测试也已经表明其可以带来相当优秀的散热效果,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对风量、风压、系统阻抗还比较模糊,可以参阅我们的科普文章《真正认识散热风扇的风量与风压》。
噪音测试
噪音测试场景为我们专门升级过后的消音实验室,室内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多,环境噪音可控制在更低的10分贝以下,便于声级计更明显地感知到风扇在低转速下的噪音表现。测试距离依旧是老规矩,风扇进风面离声级计30cm,尽可能地还原真实使用场景,并且放大产品之间的性能差距。
先马风洞A60/A40的噪音表现相当良好,风洞A60在散热性能和霜格620一样的情况下,满载散热器噪音比前者低了约4分贝,这跟风扇的静音设计有密切关系。可以看到单风扇的空载噪音为42.2分贝,放在同类风扇产品中也是十分不错的水准。风洞A40的散热器整体噪音和则风扇空载时没有太大区别,两者在日常使用中都无需担心噪音过大的问题。不过还是提醒一句,噪音测试只能作为参考,实际表现和用户的使用环境与机箱款式有关。
压力测试
这里是测试散热器对CPU表面的压力,过低的压力会影响散热器与CPU表面之间的接触程度,长期过高的压力可能会使主板发生形变,通常来说,散热器与CPU表面间的硅脂热阻会随着压力的增大而慢慢减小,当压力达到一定水平后,硅脂热阻会趋于稳定。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及测试,一般风冷散热器的压力建议在15kgf以上,水冷散热器的压力建议在20kgf以上。
风洞A60的安装压力
风洞A40的安装压力
实测结果显示,风洞A60/A40的压力均超过了我们建议的15kgf,其中风洞A60的安装压力为27.3kgf,风洞A40的安装压力则为21.4kgf,这样的压力表现可以使硅脂被均匀压散,尽可能地减少热阻。
总结:实力不俗,性能型风冷市场的“搅局者”
不知道各位看完这篇评测后,对先马风洞A60/A40的评价是怎么样呢?我的感觉是现在风冷市场是越来越卷了,高端产品在卷颜值和屏幕,而中端性能型产品则是不断地把性能推升到往日高端风冷的水准。先马风洞A60就是例子之一,以12cm双塔的尺寸成功达到了高端风冷的散热效果,还压过了14cm规模的利民PA140,这样散热性能放在以前是比较难想象的。再加上不错的噪音控制和颇有质感的顶盖设计,对于实用性取向的用户来说,确实是很难再挑出什么缺点。风洞A40也是类似,“越级”挑战5热管散热器的表现足以证明其散热能力的优秀。
值得一提的是,先马原先是计划仅在国外上市这两款风冷散热器,但后来还是回心转意了。价格方面,风洞A60定价为299元,风洞A40定价为199元。虽然相较于先马以往的风冷产品来说要贵上一些,但总体来看这个价格与其性能表现是相符的,也看得出先马后续有冲击高端风冷市场的决心,未来或许会有性能和做工更加优秀的产品来带给大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