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保跨年夜安全,他验算268个数据,不放过0.1%的误差
今年渡江节前夕,武汉民警胡欣循着师傅万松曾经的脚步,考察现场、评估数据、风险研判,为渡江节的各个环节做出数据支持。最终,渡江节顺利闭幕。
往年这样的重大节点,少不了万松的身影。然而,今年5月26日中午,连续紧张工作多日的万松在办公室突发脑出血牺牲,年仅50岁。
万松虽然离开了,但年轻民警们将继续肩负起这份责任。
7月14日,胡欣走过江汉关时,特地托记者为他拍一张合影,他曾为万松在这里拍过照,对这里比较有感情。因为每年的跨年夜,都是他们的“工作日”。万松会带着胡欣或其他民警,通过数据研判来保障市民游客的安全,让大家能平安到家。
万松在江汉关前。图/受访者提供
“2017年第一份跨年夜安保分析报告,为核实江汉路的人流预测值,万松带我们蹲在指挥中心,调阅三年监控,一帧帧数人数。报告里268个数据,有一处差了0.1%,他严肃地说‘别小看这0.1%,可能意味着几百人的安全隐患’。”胡欣回忆。
每年跨年夜,江汉关会聚集大量人流,且凌晨才会散去,这对城市运力、安全调度带来巨大挑战。
胡欣介绍,最早开始跨年夜活动时,大客流的风险平台还没有建成,民警就是通过看监控、数人头的方式来确定这个区域里的人数。现在有了大数据系统,结合往年数据,民警能预测江汉路的任何一个时间段到底有多少人,这些人往哪条路走。
通过数据分析,民警会给交通部门提出建议。例如列车延迟收班,在易拥堵的地方维持交通秩序,并根据拥堵程度来分配民警数量。
胡欣介绍如何统计人流。图/九派新闻记者 秦轲
【2】武汉市2万多名民警都在用,他研发的大数据平台被使用2.9亿次
万松生前任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三大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曾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7月16日,中共湖北省委追授万松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7年,万松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2016年,武汉公安推进传统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组建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万松兼具侦查经验与计算机专业背景,成为初创团队6名核心成员之一,在技术岗位一干就是28年。
在万松的筛选下,包括胡欣在内的20多名有着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年轻民警加入武汉公安大数据团队。
单位里,万松是团队的“CPU”。翻开万松的工作日志,每一页都是对职责的坚守:
5月21日至22日,武汉预报大暴雨,他连夜梳理12345市民热线留言与历年积水数据,精准研判出几十处易积水点,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送抵相关部门;5月23日,他组织起草“五一”大客流应对复盘报告和端午节大客流预测研判分析。
万松办公室外的桌上堆满了各类数据报告。胡欣解释道,“全局一年大概有100篇左右。万松带着队员每年完成20多篇重要报告,8年攒了160多篇。每个数据他都认真琢磨、思考。”
万松牺牲后,胡欣常常想起一个细节:每次报告印刷前,他总要把封面抚平了才交上去,像给女儿整理衣衫。“现在轮到我们抚平那些他未写完的页码了。”他感慨。
如今,由万松初创的团队仍在高速运转。武汉公安大数据实战平台每天处理着海量的数据,民警以此为“助手”,研究违法犯罪态势、规律,排查线索、主动预警。胡欣介绍,万松研发的大数据实战平台是市局用得最多的平台,2万民警近几年已经用了2.9亿次。
数据无声,忠诚永恒。万松编写的代码,仍会在城市脉络中默默运行。
九派新闻记者 秦轲 阳丹
编辑 曾金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