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高科技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事实上,早在2017年,时任国际电联秘书长的赵厚麟就发起成立了“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体现了其本人及国际电联对前沿技术的前瞻认识。
“人工智能在最近几年才成为老百姓的热门话题,但实际上相关专业名词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科研人员提出,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也一直在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赵厚麟表示,20世纪90年代,国际电联就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推动确立了“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概念,该系统当时已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的能力和特征。
任何一项技术,从走出实验室,到进入媒体视野,再到实现突破进展,最终到实现市场化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赵厚麟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离不开通信和计算机两个领域,该技术的蓬勃发展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赵厚麟认为,如果没有广阔的通信市场、丰富的大数据、广泛的网络覆盖、强大的算力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支撑,人工智能无法实现今天的异军突起。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传播也得益于先进和强大的通信基础以及人们的广泛认知。
“国际电联长期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但当年决定成立‘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有两个重要契机。”赵厚麟表示。一方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上任伊始就曾致电赵厚麟,希望国际电联作为负责科技领域的专门机构做好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两个重点领域的工作。另一方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微软等方面的人工智能专家意识到这一技术发展至今,不能再继续“关起门来”搞研究,而是亟须公共权威部门的介入,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过程中,遂专程组团拜访了国际电联。因此,赵厚麟当即决定建立“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让科研界、产业界优先参与进来,促进这一技术的发展,“鼓励相关研究人员和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和大胆创新,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届“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为小范围会议,仅有约350名业内人士参加,但峰会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行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因此,赵厚麟决定将峰会制度化,发展成为年会。今年的“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将于7月举行,预计有8000人参会。
在展望国际电联发展方向时,赵厚麟表示,“国际电联未来应继续加深与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让产业界感受到国际电联是其大本营,进而乐于在国际电联平台内部继续发挥作用”。正因如此,他在担任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局长时,采取了多种措施以加强和改进工作。例如,2000年组建了与各大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的联席会议,该会议后来成为年会并持续举办至今。
3.弥合数字鸿沟仍需各方努力
国际电联自1969年将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以来,持续呼吁各国支持电信事业,推动通信设备普及。赵厚麟回忆道,“中国在1979年时,全国约9亿人口仅拥有大约450万部电话,也就是说100人才能共享半部电话”。他认为,到2000年,中国提出了名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的3G标准,标志着中国已经逐步进入了国际电联、国际标准制定的第一方阵。时至今日,中国的智能手机保有量和5G技术能力均已跻身全球领先行列,是通信技术不断普及的最好例证。
“2003年和2005年分两次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对推动各个国家的现代化通信系统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赵厚麟表示,无论是5G的标准,还是视频会议的标准实际上都是由国际电联制定的,该组织深入参与到了通信领域的方方面面并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国际电联的格局和胸怀,那便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赵厚麟说,中国在促进全球科技领域发展方面作出巨大贡献。1972年,新中国才恢复了在国际电联的所有合法权利,中国籍专家从次年开始积极参与到国际电联的事务中,最初仅仅是跟踪学习,到2000年左右开始独立提出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到4G、5G标准制定时中国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体现出中国在电信领域的飞速发展。赵厚麟表示,中国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普及离不开华为、中兴等企业,“如果没有华为和中兴等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就无法使相关设备的价格不断降低,也就无法将物美价廉的基础设施推广到千家万户,推广到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赵厚麟回忆称,早在1999年,就有坦桑尼亚的朋友向他表示,该国使用了华为的通信设备,相关产品价格公道、服务周到、售后周全,“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在人工智能领域,科大讯飞在大模型训练方面先行了许多年,可以说在促推国产人工智能方面功不可没”,赵厚麟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籍专家担任国际电联人工智能领域的课题协调人,他们来自三大运营商、大小设备公司、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反映出了人才储备的丰富性。
尽管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在通信领域实现了长足发展,但仍有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数字鸿沟。国际电联2024年发布的报告称,当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无法使用互联网。因此,尽管传统的数字鸿沟在不断缩小,但是促进全球数字连通的工作依旧道阻且长。赵厚麟表示,在传统数字鸿沟尚未消除的前提下,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造成了新的数字鸿沟,“在新兴科技狂奔时,包括国际电联在内的各方也应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帮助弱势群体,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光明日报驻日内瓦记者 孙铁牛)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5日 14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