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OPPO的一款新机引发了关注。从爆料的信息来看,OPPO最新的K13 Turbo系列机型将采用主动散热风扇的设计,随后OPPO产品经理在微博上证实了这个消息。
我们都知道,K系列一直都是OPPO旗下的千元机产品。在一款千元机上采用主动散热风扇的设计,印象中还是第一次。我们不禁要问:千元机上主动散热,究竟是创新还是噱头。
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都采用被动散热方案,通常通过内置的VC均温板来降低手机SoC的温度,然而,这种散热方式的效率相对较低。主动散热方案相比之下更加高效。内置的小型高转速风扇能够将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快速带走,通过冷热空气交换,有效确保处理器性能稳定释放,避免过热影响手机的运行表现。
在手机设备上内置散热风扇,OPPO不是第一个。
2019年发布的红魔3,作为首款内置散热风扇的游戏手机,风扇转速达14000 RPM,实现每秒50次冷热交换。这几代的红魔手机,都是将主动散热风扇作为主要的卖点之一。在最新的红魔10S Pro+上,红魔在保留了散热风扇的基础上,将整机重量优化为229克,厚度8.9mm。
根据OPPO官方的说法,OPPO K13系列新机的风扇模组是OPPO历经四年时间研发的方案。其风扇叶片运用了独特单片设计,这种设计不仅让风力得到进一步优化,且能大幅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能。同时还具备体积小巧,风力大的特点。
为了能够做到更好的防水效果,OPPO还摒弃了常见的普通喷涂工艺,采用高品质电镀技术,使得风扇的防水与防锈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虽然手机主动散热风扇并非新技术,但其在主流手机中长期未普及,这主要受限于技术瓶颈、用户体验、成本及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
首先风扇模组会占用较多的手机内部空间,也会额外增加手机的厚度和重量。就比如OPPO K13 系列新机,从目前曝光的谍照来看,风扇模组占用了原本摄像头的位置。这就导致了K13 Turbo的影像能力打了折扣。当然,散热风扇也需要额外定制微型马达和风道设计,这也将增加更多的元器件成本。
同时,散热风扇也会带来续航和噪声的问题。风扇需要通过手机电池供电,势必会消耗手机本身的电量。高转速的风扇也会带来一些噪声,在一些通话、视频场景下会有很大的影响。另外由于风扇结构徐永涛开孔通风,这与当前手机密封性的设计相冲突,这就造成拥有风扇结构的手机很难实现防水和防尘。
更重要的是,主动散热核心需求集中在重度游戏用户,普通用户日常使用依赖被动散热(VC均热板+石墨烯)已足够,主流厂商更倾向优化被动方案降低成本。
K13 Turbo系列作为OPPO千元机产品,这次主要搭载的是天玑7450和骁龙8S Gen4处理器,是否有必要为了主动散热挤压核心配置空间,就很值得讨论。
1000-2000档价位的终端机型核心竞争力在于基础体验的均衡性(如续航、屏幕、芯片性能)。主动散热风扇模组成本比传统被动散热方案高约15%,这部分预算若用于提升芯片、电池容量对大众用户更具实用价值。
从之前我们体验过的机型来看,天玑8450、骁龙8s Gen4本身功耗有限,普通游戏(如《王者荣耀》)被动散热已足够。主动散热风扇带来的显著收益仅体现在一些极端重度负载场景。千元机主力用户(学生、长辈、备用机群体)首要需求是续航、耐用性、流畅度,而非极限性能。
即便是你有重度游戏的需求,目前也可以选择第三方散热背夹,价格不贵,并且还支持更强的制冷效果,在降温能力上远超散热风扇。同时它还具备拆卸自由,不影响手机设计的特点。
有消息表示,今年下半年不仅仅是OPPO,还有华为等品牌也会在手机上采用主动散热风扇方案,包括iQOO等品牌也在评估和推进散热风扇方案。
但华为的旗舰手机采用主动散热风扇,主要是因为麒麟芯片受限于工艺的原因,无法通过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去解决处理器的能耗问题,上散热风扇能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提升手机的基础性能,本身可以看作是一种解决方案。至于iQOO,其产品本身就有很强的性能、电竞、游戏的属性,用散热风扇做到极限性能,也在情理之中。
但OPPO这次给千元机上散热风扇,本质上是以“游戏旗舰”技术下放制造差异化,但千元机用户是价格敏感型实用主义者。主动散热风扇如同“给自行车装涡轮增压”——技术可行,但违背产品定位逻辑。对于这个价位的用户来说,与其去选K13 Turbo系列,还不如去选一些有大电池、更高性能的电竞旗舰,搭配外挂配件更为合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