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道路两旁的路灯以羽纹铜凤灯为元素设计。/袁婧摄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沿着国道向合浦县疾驰,“吾乡大藏”报道小组记者惊喜地发现,公路两侧的路灯呈精致的凤鸟造型。其原型,便是从合浦出土,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羽纹铜凤灯。
今年4月,这对羽纹铜凤灯终于结束“异地恋”。历经近两年“京漂”生涯后,其中一盏铜凤灯顺利完成“出差”任务,回到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厅,与另一盏铜凤灯并肩展出。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内展示的羽纹铜凤灯。/李晨琰摄
这两件羽纹铜凤灯,不仅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的珍贵出土文物,更展现了两千多前的“环保黑科技”魅力。
凤鸟昂首,口衔灯罩,背部承托灯盘。灯内还藏有当时的“黑科技”——点燃灯油后产生的烟气可沿凤颈导入腹部贮存的清水中。
在油灯上加装导烟管,并将环保思想应用于灯具的设计制作中,这是汉代首创。类似功能的汉代灯具不断被考古发掘,包括河北出土的长信宫灯、山西出土的彩绘雁鱼铜灯等,说明利用清水净化烟尘的科学思想在西汉时期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徽。/采访对象提供
两千年前的“环保无烟灯”,兼具高颜值、实用性。羽纹铜凤灯的工艺先进。该灯的铸造采用了汉代分铸法;纹饰采用西汉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特别是岭南地区的一种新兴錾刻花纹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羽纹铜凤灯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徽的设计灵感来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