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高东起 韩婷 刘微
通讯员 张新鹏
“鄂南秘境”地处幕阜山脉北麓、长江中游南岸,是鄂湘赣三省交界的生态明珠与文化重镇。作为湖北省内重点文旅融合项目,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实景剧《瑶望千年・云歌》于国庆节前在咸宁市通城县药姑山古瑶村全新升级的“瑶望千年广场”盛大首演。
这部由知名导演刘伯安执导的史诗级演出,以古瑶族千年迁徙史为主线,以民族迁徙史为魂、文化交融为脉,用细腻的叙事与动人的演绎,串联起古瑶先民的坚韧与现代各族儿女的共情,在鄂南山水间搭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连心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打卡。
谱写文旅融合的时代新篇
近年来,通城县以“药姑山古瑶村”为核心,打造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红色研学、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
瑶望千年广场的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实景剧《瑶望千年·云歌》,根植于瑶族真实历史脉络,以瑶族十二姓宗脉的迁徙历程为叙事核心,回溯从南北朝至明清时期,古瑶先民从幕阜山脉北麓的药姑山出发,跨越湘桂粤黔及东南亚地区的漫漫征途。全剧以“传承”为主线,通过“成年礼的使命”“迁徙路 的坚守”“异乡人的共生”“归乡梦的回响”四大核心篇章,细腻勾勒出古瑶人“带盘王的鼓闯云遮丘”“撒峒里的种开新地沟”的生存智慧,更将“十二姓宗脉”的血脉羁绊与“火塘为家”的精神信仰贯穿始终。
药姑山古瑶村
剧中,无论是“红须谷”种子里藏着的祖先的记忆,还是采药、织锦、烧窑等民俗里的文化密码,都源自瑶族《祖国》记载与现存非遗技艺,既还原了民族历史的厚重,更让“敬畏自然、珍视血脉”的古老智慧,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景区的药谷探秘、瑶绣手作、药膳品鉴等深度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古朴的山水间,触摸古瑶的文化肌理。
刘伯安导演指导排练
地理与生态的双重馈赠
通城县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57.5%,拥有药姑山、黄袍山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药姑山是被李时珍誉为“江南天然药库”,有166科1313种中草药,这里的山溪、溶洞、古木与云海交织,形成“春看杜鹃夏避暑,秋赏红叶冬踏雪”的四季秘境,曾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古瑶文化的千年密码
通城县药姑山是瑶族先民“千家峒”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药姑山古瑶村内,至今留存着宋元时期的古窑址、垒石屋基、图腾石刻等文化遗存,被专家确认为瑶族早期聚居地。景区内的古瑶文化陈列馆藏有大量历史文物,其中陶器、银饰等实物无声诉说着瑶族“漂洋过海”的迁徙史诗。“盘王大歌”、省级非遗“拍打舞”等活态传承,让千年瑶韵在鄂南山水间重新苏醒。
药姑山垒石文化
让民族文化照亮乡村振兴路
“火塘文化”在剧中的核心呈现,亦呼应了乡村振兴中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正如剧中台词“不是肥沃的土地让我们生根,是我们生根发芽让荒芜变家园”,演出通过古瑶先民的迁徙精神,传递当代人对“家园”的重新思考。
作为药姑山古瑶村景区提档升级的核心项目,《瑶望千年・云歌》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景区围绕演出打造“日间民俗体验+夜间史诗展演”的全时段文旅模式:白天,游客可跟着瑶绣传承人学织“金刚藤纹”,随瑶医辨识山间草药,在古瑶村的青石板路上触摸历史,夜晚,便在星空下沉浸式感受千年瑶韵,让“文化体验”真正融入旅行的每一刻。
通讯员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